“恪守初心 筑梦深蓝”——记“海洋地质九号”船2019上半年工作

来源:地调局青岛海洋所 作者:苏肖亮 发布时间:2019-07-04

201922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九号”船从青岛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奔赴南海,开启了2019年新航程。在四个多月的高强度海上调查作业期间,“海洋地质九号”船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船全体党员同志守初心、担使命,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守岗位、攻坚克难,保障船舶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多项调查任务。

夯实担当作风,打造一副“铁肩膀”。以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为指引,大力弘扬“责任、创新、合作、奉献”的新时期地质文化,在浩瀚海洋中劈波斩浪,探海寻宝,是“海洋地质九号”船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一种爱国情怀的彰显。2019年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海洋地质九号”船临时党支部,立足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需求、任务、问题为导向,形成了“合作、科学、文化、安全”为核心的“海九”精神。一支“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人岗相宜、结构合理”的80后党员团队在经历了风浪洗礼后逐步茁壮成长起来。有能力、有魄力,敢担当,勇作为已然成为他们熠熠生辉的名片。实践工作中积累的丰富海上作业经验,为他们战天斗海,扎实推进工作,破解难题、解决困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尤其像电视抓斗取样晃动严重、黑水管路多次堵塞等诸多问题以支委会、周例会等形式,在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之间以最优的方案迎刃而解,确保了上半年“海洋地质九号”船的任务完成,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的铁肩膀精神。

增强实干本领,锤炼一双“硬拳头”。2019年青岛海洋所外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环境复杂。作为我所80后年轻骨干同志,他们没有畏惧退缩,努力践行“海九”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在经验中总结规律。面对南海和东海作业海域海况变幻莫测,船舶左右摇晃、前后颠簸,最大时横摇10°,舱内站立不稳、舱外骤雨不息的恶劣环境,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人员忍着晕船的痛苦坚持作业。每一次出现数据偏差,作业人员在狂风暴雨中都会重新再来一遍。就是在这样恶劣复杂的作业环境下,在所有人员的坚守下,圆满完成测线任务。针对南海海域处于乱流高发区,发生多起水下设备损坏事故的情况,船长查阅了相关区域海图、洋流资料、航海文献等,并通过网络搜集了足够的资料数据,专门组织了乱流对作业安全影响的安全评估会议,分析乱流特征,划定了乱流高发区,完善了应急措施,提出了作业区域乱流处置预判方案,确保了乱流对水下设备的影响减至最小,如期圆满完成南海区域的科考作业任务,凯旋而归。这不仅基于船舶自身抗风浪的安全能力,更体现了党员同志在日常工作中磨练的出色实干本领和一双敢于担当的硬拳头。

注重正向激励,提升使命“忠诚度”。40年魂牵梦绕的深海梦想,40年一以贯之的接续坚守,鲜红的党旗随着“海洋地质九号”船飘扬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以及太平洋海域的上空。年轻的“海九人”在前辈手中接过海洋地质调查事业接力棒,始终坚守报效国家的初心,再恶劣的海况、再困难的环境,也没有动摇“海九人”坚持拼搏的决心。入列的 500多个日日夜夜、多个海区的洗礼,“海九人”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经受了无数的磨练和考验,靠着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专业团队,这是他们以奋发有为的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勇敢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代地质文化,保障了船舶安全有序高效运行,出色地完成了多项海洋地质调查科考任务,向祖国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初心永恒,我们坚守;使命光荣,我们担当;地质精神,我们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