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烟台蓬莱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刘少华,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刘建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赵洪伟,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奎出席了签约仪式。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江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奎代表双方签订了协议。
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构建顺畅的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区域性普查考古,联合创建水下文化遗产考古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实施山东水下考古任务,联合开展考古研究、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共同推进水下考古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水下考古工作发展的技术瓶颈,共同推进水下考古事业长远发展。
刘少华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组织开展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大运河、明清海防遗址等水下考古项目,启动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划定首批水下文物保护区,山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整体走在了全国前列。但相对田野考古,山东水下考古工作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人才紧缺,同时因水下考古工作对水下地形地貌、船舶及水下探测装备要求高,希望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能够携手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共同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前置工作,联合推进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
赵洪伟在致辞中表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进行了多次对接,在破解水下考古工作中的瓶颈制约,探索建立水下考古探测技术方法体系,以及推进海洋地质调查与水下考古勘探任务协调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海洋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作用,积极推进“海洋地质+水下考古”的学科交叉融合,拓展海洋地质工作新领域,为山东文明探源提供强劲新动力,为水下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倾注地质力量。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双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山东省政府战略合作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山东水下考古工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行动,标志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全面合作开启了新篇章。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祝潜,蓬莱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王长港,区委常委、副区长田文良,蓬莱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雅静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办公室、科技处、海岸带室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山东省文旅厅考古处主要负责同志,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办公室、水下考古研究室、文物保护与利用部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