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12日,由青岛所和同济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典型中小入海河流河口动力沉积地貌与环境本底数据调查"启动仪式暨第一次专家会议在青岛举行,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陈文君处长、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基础处马岩处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韦延光副处长出席本次会议。
会上,项目负责人印萍研究员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及预期成果。同时指出该项目旨在系统收集和整理我国沿海典型中小河流和河口近岸各历史时期的基础调查和监测数据,补充开展代表性河口野外调查、监测,构建中小河流河口动力沉积地貌本底数据库和信息系统。项目的预期成果可以更好的了解自然与人类活动双重因素驱动的河口演化过程和趋势,为河口和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指导,对河口与海岸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灾害评估与预防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间,陈文君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六点要求:一是按任务书要求实施项目,保证数据的“系统性、权威性、准确性”;二是充分发挥项目专家组的作用,定期召开项目专家组会议,项目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及经费预算的调整均要项目专家组审核通过,保证专家组意见的独立性;三是项目经费使用严格按照预算书执行;四是树立共享理念,积极推动科学数据共享;五是利用网络、媒体进行重要项目成果的宣传、报道,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项目专家组在充分听取项目及各课题实施方案汇报的基础上,围绕着项目目标任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希望该项目在实施中进一步加强项目资料收集、调查及成果技术标准的制定;保证获得调查资料的准确性、权威性和系统性;加强多学科的结合为河口和海岸带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就项目研究思路、研究目标、时间节点、数据共享、考核指标和经费使用等进行了讨论。
据了解,中小河流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河流海岸带研究,特别是海陆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中小河流研究不仅仅是对大江大河研究的补充,两者的有效结合是解决中国边缘海地质规律性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不论从沉积学角度还是防灾减灾的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