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所三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

来源:地调局青岛海洋所 作者:林琦 发布时间:2020-12-18

日前,2019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获奖结果正式揭晓,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申报的“滨海湿地生态地质调查示范”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一等奖,“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和“‘海洋地质九号’科考船科普直播视频及科普新闻”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二等奖。

“滨海湿地生态地质调查示范”项目构建了“湿地地质”理论体系,将生物过程作为地质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研究了黄渤海三角洲叶瓣循环与湿地水生演替模型的关系,分析了全新世气候变化对滨海湿地演化的影响,揭示了工业化以来滨海湿地对地质环境演化的响应机制,提出湿地涵养和水土保持的对策。项目选取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江苏盐城等滨海湿地区域,建立了滨海湿地生态地质野外观测网(CROWN),实现了湿地生态系统多圈层多要素的原位观测,开展了不同纬度、不同生境、不同演化历史阶段地质体的湿地生态系统对比,为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我国全面开展滨海湿地生态地质调查提供了样板。

“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在江苏海岸带、长江口和浙江近岸海区开展综合地质调查,阐述了浙闽海岸带地区上升流活动的沉积记录,解译了近160年来人类活动和气候-环境变化在浙闽泥质区的有机地球化学记录,揭示了近-现代沉积过程控制下的浙闽近岸泥质沉积带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响应,在海岸带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学科领域取得了重要创新性成果,在潮间带和海岸带浅水区地质调查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进展,为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海岸带工程建设和减灾防灾等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数据,实现了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基础性、公益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统一,对于开展其他地区的海岸带地质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海洋地质九号’科考船科普直播视频及科普新闻”依托“海洋地质九号”科考船和配套的VR视频、宣传片和《揭秘海洋地质九号科普手册》等科普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面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系统展现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5000吨级海洋科考船,全面展示搭载的先进海洋调查技术装备,介绍科学考察内容和工作过程,普及海洋学和地质学科学知识,是国内近年来海洋科考船科普的一次创新尝试和有益探索。科普活动和新闻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出,取得了非常好的科学普及效果。

青岛海洋所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部、局党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资源环境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强调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意识显著提升,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得到明显提升,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