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喜欢花吗?你知道花粉吗?孢粉(孢子和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它们负责植物后代生命的传承。孢粉大多都非常小(5~200微米),我们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它们,在微观世界里它们形态各异,色彩绚烂。作为植物的一部分,有些孢粉跨越山川,乘风破浪来到大海,被埋藏在海底形成古生物化石。小小的孢粉化石具有铜墙铁壁的构造,不惧高压,不惧高温,不惧酸碱,它们身上藏着很多关于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秘密。你想了解孢粉吗?赶快来参加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科技周研学课程《乘风破浪的孢粉》的直播活动吧。
本次课程由专家带领学生认识微体古生物-孢粉化石,由常见的花朵及植物引入孢子花粉的概念,介绍孢粉的形态、结构等特点;讲解孢粉入海的传奇过程,海洋沉积物中孢粉的提取过程(实验鉴定过程),并通过实际研究案例介绍孢粉学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趣味性。课上有孢粉放大后的3D打印模型供学生仔细观察,专家指导学生使用光学显微镜,感受镜下多彩的微观世界,鉴别各类形态的孢粉的孔沟、壁纹饰等,还可以进行可视化操作,拍照并测量孢粉不同面观的尺寸等。
一花一世界,小小孢粉故事多。同学们,上完这堂研学课程,你可以讲一讲孢粉乘风破浪的故事吗?
一、直播时间
2020年8月28日上午10:00—11:30
二、直播平台
研学课程将通过地调科普“微吼”平台进行直播,观众可观众可以使用手机端或电脑端,关注“地调科普”微信公众号,点击“科普讲堂”进入微吼直播,或扫描直播页面二维码观看关注。
直播页面二维码 地调科普微信公众号
三、内容设置
(一)科普报告(40分钟)
李杰博士做《乘风破浪的孢粉》的科普报告。
(二)科学小实验(20分钟)
专家用现场展示和讲解植物标本制作的实验,实验取材简单,建议观众提前在家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步骤如下:
1. 实验名称:植物标本制作
2. 所需材料
植物(花、叶、枝)1~2种、吸水纸(推荐家用抽纸),白色A4纸、记录标签(含采样信息)、胶水、铅笔。
3. 制作步骤:
(1) 标本采集:研学课程开始前几日采集植物标本1~2种,用“拍照识花”或“植物百科”等手机APP识别植物名称,向老师或者通过权威资料再次确认植物名称,并记录植物名称、采样人、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信息。
(2)标本观察:对比所采集的不同标本的叶、花形态结构的差异,并简单绘制不同植物的花及叶的形态结构。
(3)标本压制:将去除腐叶、残叶的标本放置在吸水纸上(吸水纸放于白色A4纸上),整理标本形态(要将叶片尽可能展开,同一标本中应能同时看到叶的正面与反面的形态),标本上覆吸水纸,然后盖上A4白纸,移至书本中固定。
(4)标本干燥:将标本置于干燥较高温环境中,每隔24小时观察植物的叶及花的变化,并更换吸水纸,直至标本变干。过程做记录(可拍照)。
(5)标本装订:将植物标本用胶水粘贴至白色A4纸,并在A4纸右下角用铅笔写上标本信息。
(6)标本信息:上课当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标本标签信息。
(三)互动交流(20分钟)
观众在直播间讨论区输入问题,助教老师会把问题反馈给专家,在结束课程前集中解答。
四、研学反馈
上完这堂线上研学课程,你有什么收获?你可以通过制作科学实验小视频,制作科学知识手抄报,绘制漫画,创作研学小论文等科普作品,将研学成果反馈给我们,我们将在青岛海洋地质科普基地微信公众号上登载你的作品。如果你对老师的课件内容、科学实验、讲课方式、研学手册有任何意见,也请反馈给我们,我们将不断改进研学课程。
联系方式:张老师,0532-85755815,zhyx0829@163.com
授课老师介绍
李杰,河南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士,中山大学矿物、岩石、矿床学专业硕博连读,中山大学和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第四纪地质专业博士。2012年起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海洋微体古生物化石分析鉴定及研究工作,在《第四纪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 Marine Ge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18年以来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和科学传播工作,科普报告包括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的《乘风破浪的孢粉》、《海藻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