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拥有近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在这浩瀚辽阔的蓝色国土里,蕴藏有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和巨量的天然气水合物新型能源,具有十分美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管辖海域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工程钻探等多种手段开展油气勘探,发现并圈定了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实现了油气连续突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25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油气资源的迫切需求,我国通过不断加快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已在近海海域先后发现了10个亿吨级大型油田和2个大型气田。我国持续不断地多学科联合攻关,在取得丰硕油气勘探成果的同时,油气地质理论也迅速地得到发展,为本专著编写提供了有利条件。据估算,我国海域油气资源量达到400亿吨,将为我国建立东部新兴油气工业基地,增加油气储、产量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海域油气地质学》的问世,凝聚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石油地质院校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诸多单位、众多科技者劳动的硕果、科研的结晶。
法国石油地质学家Perrodon有句名言:“没有盆地就没有石油”,充分说明了盆地是油气的摇篮,对油气形成、存在和聚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专著的特点是从全海域整体出发,以中国海域大陆边缘构造演化为背景,以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为中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其中成盆、成烃、成藏的基本地质特征,强调了盆地地球动力学不同演化过程对不同类型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并对主要盆地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详述。全书充分体现出创新的理念,着力于国内外油气地质科学理论前沿与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汇集和精选了大量海域油气勘探与研究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收录名家名作包括数位院士的研究实例,可有效拓宽读者思维空间使之获得实际启示。
本专著紧密结合我国海域油气地质实际,例如第七章专门阐述了“中国海域天然气地质”客观地反映出东海陆架盆地、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所蕴藏丰富天然气资源及其良好的勘探前景。专著还把“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单独列为一章加以叙述,反映出对这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未来新能源的高度重视;以及开发我国深水陆坡和海槽等能源新领域之希望。这在以往油气地质学专著中是极少涉及的。
《中国海域油气地质学》另一特点是编著者有针对性地将“盆地模拟系统”、“海域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以及“海域油气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有关章节作为新技术、新方法编辑入书,将有助于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含油气盆地的认识,较准确地进行油气勘探评价。
本专著主编蔡乾忠研究员,诞生于被誉为“东南小邹鲁”的浙江省瑞安,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我们是同乡又是校友,他是我的学长。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兢兢业业从事油气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足迹遍及我国陆上与海域的诸多含油气盆地。天道酬勤,人间奖勤,《中国海域油气地质学》是蔡乾忠研究员长期从事油气勘探与研究工作的升华、智慧的结晶。我深信,她的出版将对中国海域油气地质学理论的发展颇多裨益,对国内外同行进一步了解我国海域油气勘探情况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定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故该专著出版是可喜可贺的,并推荐大家值得一读,读后会收益匪浅。
借此机会,我谨向参加专著编撰的专家们表示诚挚的祝愿和敬意!
戴金星
200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