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上海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以高新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从2006年开始历时六年时间,动用“业治铮”号、“奋斗七号”、“勘407”号等调查船只8艘,累计野外作业时间729天,项目参加人员达400余人,项目总投资3749万元。项目组使用先进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设备、测试手段和分析仪器,获取了大量海上地质地球物理实测数据和室内分析数据并取得了优异成果。
调查区域地质背景复杂,调查手段多,实物工作量大
该图幅的南北宽度约为
基础成果图件丰富,为今后该区调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该项目编制了1:100万上海幅区域内的地形图、地貌图、地质图、构造图、环境地质因素图和矿产图等成果图件6幅;编制了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T)图和磁力异常(△T)平面剖面图等基础图件4幅;同时编制了第四系等厚图、新近系等厚图、沉积物类型图、浅地层剖面解释平面图、不同期次潮流砂脊分布图、不同期次古河道分布图、断裂分布图、卫星测高重力空间异常图、卫星测高重力布格异常图、卫星测高重力均衡异常图、重点区域三维海底地貌图等图件30余幅。为今后在该区域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同层面的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数据库及其支持系统完备,提升了社会化服务能力
项目组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 结合ARCSDE空间数据引擎,搭建了企业级数据库软硬件平台。研制开发了C/S与B/S结构的数据库网络支持系统“海洋区域地质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编制了“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元数据内容标准”。编制了单机版的“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空间数据浏览器”,用于调查空间数据(包括钻孔位置、取样站位、走航式调查等)的浏览、查询、统计,及矢量成果图件的浏览、演示等。完成了“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浏览器”的编制工作,可用于数据库调查与分析数据的综合分析及成图。实现了上海幅调查与分析数据的全部入库,共形成46个数据集,数据量约2500MB。为今后的资料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综合研究硕果累累,原创性成果显著
该项目不仅在调查手段、工作方法和成果表达等多方面都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系列原创新成果。一是利用福克沉积物分类方案,编制了新的底质类型图,同时根据粒度组成和碎屑重矿物两个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划分了沉积物类型区,更好地揭示了沉积物的“源”与“汇”关系及分布规律。二是在上海幅内实施的SFK-1孔是目前东海外陆架最深的第四系钻孔,首次提出了钻孔底部
此外,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我所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以本项目为依托培
该项目取得的重大调查研究成果,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该图幅的圆满完成,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部署、调查方法、组织管理、成果表达方式,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海域图幅区调提供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