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所新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地调局青岛海洋所 作者:裴绍峰 发布时间:2017-12-29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利用黑白瓶法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模拟现场培养系统”、“利用C-14示踪技术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模拟现场培养系统”和“针对海水颗粒有机碳样品进行酸蒸前处理的设备”连续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获发明专利的两套模拟现场培养系统分别利用溶解氧测试法和同位素示踪法,通过多单元巧妙设计,解决了目前野外(尤其滨海湿地和潮间带)测试水域生产力时操作难度大、干扰因素多、精度差、存在潜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而实用新型专利则针对所获取的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样品在实验室进行酸蒸处理时难以控制酸强度、易污染和效率低等问题进行突破,通过系统设计提高了实验稳定性,减少了实验误差,有助于提高后期测试的精度。 
  
    据悉,水域初级生产力是指水体中初级生产者(主要是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生产有机物的能力或速率。研究表明,水域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贡献了生物圈内的一半净初级生产力(以碳计约为5×1013 kg/a),提供了生态系统中其他有机体生长与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初级有机物能源,而且通过“生物泵”有效地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固化入海底,进而对全球气候起到调控作用。因此, 水域初级生产力的精确估算已成为各国研究活性有机体与无机碳库之间的碳循环、水域固碳能力以及气候变化的重要枢纽。 
  
    青岛海洋所科研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水域初级生产力测试方法上进行着不懈的攻关,而不断提出诸多新技术和新设计。本次所获发明专利表明青岛海洋所在创新技术方面再次取得新的突破,这将为2018年启动的“江苏滨海湿地多圈层交互带综合地质调查”及其他海岸带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