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研团队揭示东海陆坡碎屑矿物来源与自生黄铁矿埋藏规律

来源:地调局青岛海洋所 作者:王利波 发布时间:2025-11-19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深海沉积与环境团队在东海陆坡沉积物来源与黄铁矿、有机碳埋藏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Detrital and authigenic minerals across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East China Sea, evidence for sedimentary provenanc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为题在国际地学期刊《Deep Sea Research Part I: 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上发表。 

该研究利用潜在物源端元不同粒度组分按照岩心中相应粒级所占比例重新组合的方法进行物源判别,以减弱机械分异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末次冰盛期和冰消期早期(25.314 ka),陆坡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反映了河流的直接输入。在末次冰消期晚期(1411.5 ka),东海陆架遭受强烈的潮流侵蚀,冲刷产生的细颗粒物质成为陆坡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在全新世早期(11.5–8.6 ka),强潮流区扩大至台湾海峡,陆坡沉积物受到东海陆架和台湾海峡侵蚀物质的共同影响。在全新世中-晚期(8.60 ka),随着台湾暖流的形成,陆坡沉积物的主要来源转变为台湾西部河流。 

该研究发现,东海陆坡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与有机碳含量同步变化。在陆坡上部,两者含量表现为末次冰盛期和冰消期低,中-晚全新世升高;而在陆坡下部,两者含量表现为末次冰盛期和冰消期高,中-晚全新世降低。全新世冲绳海槽底层水流通性的增强,以及随之而来的海水-沉积物界面氧化性的增加,可能是造成陆坡下部黄铁矿和有机碳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然而,底层水对陆坡上部的影响有限,导致两者在陆坡上部与下部的变化趋势相反。 

上述成果主要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完成,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联合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