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联合实施南黄海及邻区海陆联合深部地震探测资料采集工作

来源:区域室 作者:吴志强 王忠蕾 发布时间:2016-07-08
 

日前,由我所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韩国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所、韩国釜山国立大学、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参加,并联合实施的“南黄海及邻区海陆联合深部地震探测”项目外业数据采集工作圆满结束,获得了大量来自深部的原始地震资料,为完成项目的总体研究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外业数据采集工作历时13天,从海域OBS投放和陆地地震台站布置开始,到海区气枪震源激发,直至OBS回收返航。七个单位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全力合作,克服了高温酷暑、陆地地形复杂、海上干扰多、风浪大等困难,圆满完成了这次外业数据采集任务。本次外业调查以采集世界上第一条横贯南黄海海域的深部地震剖面,研究该区域的大地构造关系、深部构造特征及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从而推动我国海洋地球物理在该区域的研究为目的,项目的实施是对我国东部陆架海陆深部地震联合探测的重要补充,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工作及建立浅海区OBS深部探测技术规范奠定了基础。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张训华研究员介绍,本次海陆深部探测外业数据采集的成功实施,是对我国东部陆架海陆深部地震联合探测的重要补充,为南黄海壳幔结构特征和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深部结构的对比研究提供地球物理依据,从而结束南黄海深部地质结构研究“半个苹果”的状态;同时,这也是我所OBS团队自组建以来第二次承担海上OBS投放、气枪震源宽带地震激发及OBS回收工作,实现了设备回收率95%,震源激发成功率100%。我所OBS团队得到了充分的历练,海上工作经验日渐丰富,未来完全可以独立承担大范围、延续性强的深部地震探测工作。此外,本次调查也探索了一条中国-韩国共同协作、联合研究南黄海深部地质结构的国际合作之路。

下一步工作中,项目组将对本次探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反演计算,同时结合层析成像、重磁反演等多种地球物理数据的模拟与解释,研究南黄海及邻区壳幔结构、深部构造特征及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并建立浅海区OBS深部探测技术规范。 

据悉,“南黄海及邻区海陆联合深部地震探测”项目集合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亚洲大陆边缘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黄海及邻区壳幔结构及深浅构造关系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等三个项目的工作内容,目的在苏北、韩国西部和南黄海布设海陆联合深部地震探测剖面,该剖面长达800公里以上,沿剖面所在位置布设陆地地震台站40台,海区OBS台站31台,采用海区气枪震源激发的方式,获得深达莫霍面的地震反射和折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