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九号”南海海试日志(四)
作者:中国矿业报记者 李 平
发布时间:2020-10-26

今天的天气还不错,风明显小了许多,船也平稳了一些,摇晃的幅度没有头天大。不过根据气象预报,这两天还不适宜去深一点的海域做海试,泊在周边的大小船只也基本没动,都在等待气候好转后再出海。记者似乎有点想要呕吐的意思,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本来还想向人显摆显摆不晕船的,这下可能要掉链子了。来到船尾,大家都围着海底沉积物多参数探针及布放系统,在向上面加装感应装置,以及沉积物柱状取样管,看来是在准备海试了。这套系统比较高,加装装置得爬上去。据介绍,这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所最新自主研发设计的。实际上,如果不是遭遇台风“沙德尔”,这套系统早在前天比较深一点的海域就投放入海了。

据了解,海底沉积物作为海洋地质调查中非常重要也最直观的海底目标层,在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海洋声场测量与预报、海底埋藏物声学探测、水声通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次海洋地质九号海试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所高工杨源表示,地质调查是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近海海域油气资源和其他战略资源调查,都是我们需要突破的目标,因此我们海洋探测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大洋探测中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海试。观察了一上午的风力和海况,吃过午饭,杨源根据以往的海试经验判断,海试工作可以进行了。此时海上风力也就大约四五级的样子,海浪也相对温和,没有了前两天那种翻江倒海的架势,船尾也没有那么大的摆动幅度。尽管海洋地质九号现在泊位的海域是浅海,也就十几米深浅,不过对设备下海取样做一个初步检验测试,也还是有必要的。下午首先测试的是无人机、无人探测船和无人缆控水下机器人,这些号称海上“三无”的产品都是国产化装备。天上飞的,水上漂的,海里探的,这三样设备在海上同时进行,聚拢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非常奇特的壮观的画面。记者看到,这架在海面上空飞行的无人机,不像在陆地上通常使用的那种,比用于陆上普通拍摄的那种大了不少。据无人机操控师介绍,这架无人机可以最大抗6级左右的风,是专门根据海上的状况设计的。杨源表示,这条无人船是青岛海洋所自主研发的设备,可以用于海上长时间定点连续观测,并具有实时数据传输能力,可在全球海域使用,而这台无人缆控水下机器人,搭载了前置声呐、超短基线以及上、下、前3个高清摄像头,可以对200米以浅的海底进行目标搜寻与探测,也可用于海洋地质九号船底换能器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检查。本次测试的这些无人装备,是青岛海洋所在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中同时开展空中、水面、水下立体探测技术的首次尝试,同时也是对海洋调查智能化装备的一次检验。趁着海试工作的间隙,记者下到了隐藏于船肚子里的集控室,船上所有的动力源来自这里,按照海平面测算,这个地方应该处于海面以下的位置,十分密闭,里面的设置相当复杂,噪音很大,如果不是职责所在,一般人在里面是呆不住的。集控室有五六个人在工作,显示屏实时显示出轮船各个动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这个地方本来是无关人员不让进来的,因为记者需要获取一些素材,经过特许,被放了进来。海洋地质九号轮机长赵玉文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整条船的心脏,就像人一样,没有心脏的起搏,是没法运动的。

赵玉文让记者带上降噪的耳套,带着记者在里面兜了一圈,但发电机组的嗡嗡声依然穿过缝隙潜入耳孔,脑袋也似乎跟着轰轰炸响,这样的感受很容易让人产生烦躁与不安,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是很难长时间在里面生活和工作的,容易让人崩溃。据介绍,这还是船在泊位的状态,如果在海上航行,那咔嚓咔嚓的声响会更大。赵玉文向记者一一介绍了整条船的装置和配置,理论上讲,这条船的动力设备和温控设备,在国内来说,目前都是比较先进的,船上还带有海水淡化装置,一天可以处理出15吨左右的淡水,完全可以满足船上工作人员的日常使用。此外,各个房间的空调也是特别配置的,不像居家用的空调,一开起来有时感觉冷。海洋地质九号船,是通过动力系统,对水进行热交换,再把凉气注入各个房间,所以房间内感觉很舒适,不热也不冷,保持了房间内的基本恒温状态。匆匆作了一下了解,记者赶紧逃离这个吵得脑袋有点炸裂的环境,上得甲板,此时海底沉积物多参数探针及布放系统正在展开海试工作,系统已经沉入海底,再打捞上来时,已经完成取样,但由于这里接近珠江的入海口,海底的取样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取出来的海底沉积物样品并不十分成功,除了取样管前端有一些样品,后端基本都是空的,于是不得不第二次投放入海,但这一次状况同样不太好。杨源立马通知船长,将船挪动一下屁股,换一个取样点,系统第三次下海打捞上来后,沉积物取样才算基本圆满,科技人员立马把取样管两头封住,做上标记,然后用切割工具把取样管从中间竖着切开,把沉积物样品一分为二切成两半。技术人员介绍,这么做是一半拿回去化验分析研究,一半作为实物资料封存,留待真正要使用的时候再拿出来作为对照。杨源告诉记者,等海况好一点,我们再到离岸较远一点、海水较深一些的地方做测试。

今年的第17号台风“沙德尔”刚刚过去,气象预报显示,今年的第18号台风“莫拉菲”(热带风暴级)又即将扫荡南海海域,预计将以25公里左右的时速向偏西方向移动,26日白天移入南海东部海面,以后趋向于越南中部沿海,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台风级或强台风级(35-45米/秒,12-14级)。看来,海洋地质九号还得继续在桂山岛海域停泊上两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