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幅是我国首批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图幅之一,项目提交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长远发展需要、达到国际当代水平的系列区域海洋地质图件,在编图、中古生界海相含油气地层认识等方面有重要突破,对南黄海含油气地层认识有进一步重要突破,发现了大套中、古生界地层,拓展了这一海域的油气勘探领域,对进一步开展南黄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和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成果达到了优秀级标准,为国家海洋地质保障工程进一步全面开展海洋区调提供了示范。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历来被视为海洋代表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象征。我国是海洋大国,按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原则,中国拥有可管辖的海洋国土达300万平方千米。建国半个世纪多以来,我国虽然进行了许多海洋地质调查,但正规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才刚刚开始。南通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之一,项目以高新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从2002年开始历时五年半时间,使用先进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设备、测试手段和分析仪器,获取了大量海上地质地球物理实测数据,和室内分析数据及综合研究成果,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项目施工获得海底和潮间带表层地质样、柱状地质样近730个站位,低层大气取样650多个站位,单频、多频回声测深和多波束测量共30000多km,侧扫声纳测和浅地层剖面测量7000多km、单、多道地震测量5000多km、重、磁力测量20000多km,海底浅钻2口总进尺140.7m,潮间带浅钻8口总进尺162.6m,样品分析测试10269件,包括沉积物粒度、矿物、孢粉、微体古生物分析鉴定,元素化学、有机碳和环境污染指标分析,14C、ESR测年和古地磁测量,低层大气样品分析等,还进行了海岸带遥感和海上红外遥感分析研究。
项目编制提交了1:100万海底地形图、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环境地质图、矿产资源图、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T)异常图和磁力(△T)异常剖面平面图等10种基础系列图件,以及实际材料图、第四系等厚图、新近系等厚图、沉积物类型图、浅地层剖面解释平面图、卫星测高重力自由空间异常图、卫星测高重力布格异常图、卫星测高重力均衡异常图、立体地貌图等20余幅辅助图件。这些图件有以下特点:①以实测资料为主的,这以往收集资料为主的编图不同;②第一次按国际标准分幅,开始了我国正规的海域区测;③地理底图海陆都统一到WGS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实现海陆联编;④专业内容采用新的技术参数,如沉积物Folk分类,1985国际重力参考场等;⑤专业内容更准确、信息量更大;⑥完全计算机成图,实现了地图电子化和信息电子化。
本项目实现多方面创新,在获得的6条高质量多道地震剖面上,进一步发现了南黄海北部盆地存在大套中、古生界地层,南部盆地和勿南沙隆起区存在可靠的下中生界和古生界海相地层反射,拓展了这一海域的油气勘探领域,对进一步开展南黄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和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钻孔、浅钻、柱状样资料的对比研究,完善了南黄海海域的浅部地层层序,通过浅钻综合分析发现南黄海第二海侵高海面时期的古冷涡沉积,对海洋古环境演变研究有重要意义。项目应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WebGIS技术及软件工程方法,进行了数据库和信息支持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建成了内容齐全、格式规范、功能先进、查询方便的数据库,提高了成果资料的利用率,为基础地质工作的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1:100万南通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重大调查研究成果,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目标,以及对海洋地球科学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该图幅的圆满完成,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部署、调查方法、组织管理、成果表达方式,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可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海域图幅区调提供了示范作用。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