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成果 > 项目成果

南黄海前第三系油气前景研究

发布时间:2013-09-17

   一、创造了多部门、多单位、多学科联合攻关完成大型国家专项项目的典范

项目成立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勘探部、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油田事业部相关领导组成的协调小组,负责项目实施中的重大决策,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单位之间的业务合作与交流等。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落实项目协调小组的各项决定,负责项目日常综合业务管理,组织项目实施、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等工作,组织有关单位的业务合作与交流等活动。同时成立项目顾问专家组,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研究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参加项目、课题及子课题各阶段的质量监督、检查和成果验收等工作。这种机制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大家聚焦国家利益,不仅实现了不同部门和单位的技术人员的合作,而且实现了新老资料和调查研究成果的共享。是战略性油气资源调查与商业性油气勘探有机结合的成功探索。

项目2005年启动以来,历时5年,组织了五个部门19个单位265位科技人员的共同攻关,全体项目组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协同攻关,求真务实,共同提高,资料共用、成果共享、高水平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设计的各项任务。创造了多部门,多单位,多学科联合攻关完成大型国家攻关项目的典范。

二、多项创新性调查研究成果,为南黄海油气新区和新领域的突破提供了重要思路,为邻区苏北盆地深层勘探提供依据。

(一)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技术攻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在地层认识不清的南黄海崂山隆起获得了海相中古生界的有效地震反射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崂山隆起深部地质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依据。

(二)首次建立了南黄海前第三系的地层层序,分析了前第三系的分布特征。认为南黄海前第三系地层厚度大,分布广,说明区内具有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油源基础。

(三)初步建立了前第三系的构造格架。认为南黄海盆地不仅是扬子板块在海域的延伸,而且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构造相对稳定,具备形成规模油气田的构造条件。为南黄海油气新区和新领域的突破提供了重要思路,为邻区苏北盆地深层勘探提供了依据。

(四)指出崂山断隆带是海相下古生界是首选的油气远景区。青岛断坳带和勿南沙隆褶带是海相中、古生界的有利区。为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的战略选区指明了方向。

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出高水平成果和高科技人才

项目参加单位中有生产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南黄海及邻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了理论模拟、物理模拟、反复试验、综合研究、有效提高了资料的精度和解释的可靠性,科学分析区内的基础地质和油气地质问题,在技术攻关、地震调查、层序分析和构造格架建立方面取得了多项高水平创新性成果。项目执行过程中,一批年轻科技人员成为海上调查作业的行家里手,刚出校门的年轻学子得到锻炼,逐步成为技术骨干。与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等研究生授权点共同培养的一批研究生获得到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取得了成效。项目组成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作报告十余次,有效地提高了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培养出了一批高科技人才。

四、专题研讨、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提高了项目成果质量

项目顾问专家组成员自始至终跟踪项目的进展,在项目的三级管理和二级审查中,老专家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进行质量监督。项目组成员虚心学习老专家的科学思路、成功经验和严谨学风。项目组在5年的时间里先后组织了“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地质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研讨会5次;专门的讨论会和专题研讨会75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活动的开展,广泛地吸收各家之长,有效地借鉴成功经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理顺了思路,明确了攻关难点和重点,使项目各项业务工作有的放矢,提高了技术业务水平,提高了项目成果质量。

总之,《南黄海前第三系油气前景研究》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所获得的资料和取得成果,将为南黄海油气新区和新领域的突破创造条件,牵引和带动商业性石油公司在该区的油气勘探,为国家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做出积极贡献。

an>
访问次数 : 62
2186814488125